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屈氏:指屈原。
不容:不被容纳。指的是屈原被楚王及其楚国大臣们排挤。
谗谤:谗言诽谤。
却:驱赶的意思。
泯:消除。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mò)后踪。
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五月五日》是宋代著名诗人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自己“不遇”的情怀,表达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
屈原出身世家贵族,却心怀家国,心系百姓,衷心辅佐楚王。他极力推崇苏秦提出的“合纵”之法,主张楚国应该联合秦之外的其他弱国,建立军事联盟,共同抗击强秦,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击破张仪所倡导的“连横”(和秦结盟)之计。可惜,楚王身边一干人等,包括公子子兰在内,都是一群胆小怕事之徒,尤其视秦为猛虎,甚至于怂恿怀王赴秦,结果被秦王留作人质,使怀王客死他乡。屈原的大半生基本上处于被贬谪流放的境地,当得知秦军最终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怀着一腔悲愤与绝望,自投汨罗江,和这个他既爱又恨着的世界作别——既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么我还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