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诗歌云 | 2025年08月22日 16:46:43 作者 李白 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字词注释: 译文及注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jiàn)露华浓。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2、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作品赏析: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语音朗读 停止 < 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 随便看看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题破山寺后禅院 月夜 送魏万之京 玉楼春(五之五·大石调) 遣怀 焚书坑 忆东山二首 今日歌 三代门 宿昔 女冠子·淡烟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