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①高下:有高有矮。平川:平坦之地。
②田神:古时农村在春分前后祭社神,即此诗所说的田神,这一天叫做社日。祭祀时有歌有舞,用来祈祷丰收。喧:声音大。
③鸠(jiū):即鹁(bó)鸠,也叫鹁鸪。下雨时叫得越欢。歇:停
高高低低绿桑树映照平川,社日祭神歌舞后笑语喧天。
林外鹁鸪声声叫小雨初停,屋头红日送春暖杏花正鲜。
这首诗为作者庆历七年(1047)春在滁州看到农民在结束祭神活动后互相嬉笑的热闹场景,洋溢着欢快气氛时所作。
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了江南地区农村的一派自然春光。江南的农村冈峦起伏,竹篱茅舍错落地散布在山冈下面。前面是一派平展的稻田.桑树高高低低地就栽在屋前屋后,春天来了,桑树长出了鲜嫩的绿叶,掩映在平川之间。春耕开始时,按风俗要向田神祈祷丰年。农村的男女老少看完了献祭田神的歌舞以后,带着欢快的情绪回到家里。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欢乐。
在下半首中,诗人集中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江南的春天经常会下夜雨,早晨雨停了,阳光照着湿漉漉的新枝嫩叶,显得特别青翠。鹁鸪鸟在树上咕咕地叫起来。果然,不一会儿太阳就从东边屋脊上升了起来。墙头的杏花经过夜雨的滋润,盛开得更加灿烂,给村庄装点着绚丽的春光。一幅生动的农村自然图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欧阳修,北宋仁宗时儒学家、作家、官员,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中国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曾继包拯接任开封府尹,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四岁丧父,由其母郑氏教养。勤学聪颖,家贫买不起文具,便“以荻画地”。天圣年间中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晚年隐居颖州的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六一乃指珍藏的书本一万卷,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共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与自己一老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