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二首

诗歌云 |
马嵬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⑴马嵬(wéi):即马嵬坡,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在今陕西兴平西。《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句: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译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译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⑽此日:马嵬坡事变的这一天。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⑾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⑿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⒀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
其一
安禄山叛军突然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唐玄宗无奈杀死宠爱的妃子不久自己也抑郁而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还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其二
徒然传说海外还有九个大州。来生未可预料今生已经到头。
空听到禁军在夜间敲着梆子,不再有宫里的鸡人报晓击筹。
就在这天六军全都停马不发,当年七夕枉自讥笑织女牵牛。
为什么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这两首诗互相联系,应当参读。第一首从杨贵妃赐死马嵬的事实论说。安禄山的冀马燕犀动地而来,不仅攻下洛阳,而且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在禁军兵变的胁迫下不得不令杨贵妃自尽。个中曲折,内涵丰富。陈鸿《长恨歌传》和白居易《长恨歌》已有详尽叙述。杨贵妃的专宠导致杨家权势熏天,杨国忠乱政,安禄山叛变,结果是杨贵妃因为“女人祸水”成为替罪羊被杀。那么,宠她的人,即好色荒淫的玄宗难辞其咎。三、四句揭出诗旨:“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一设问警醒严厉。如果玄宗能知道好色荒政有倾覆国家的危险,那么就不会有后来仓皇出逃,在马嵬发生兵变的事了。
第二首从第一首的就事实评说转到对李杨爱情传说的评说,用笔更大胆,批评更辛辣。杨贵妃死后,关于李杨生生世世为夫妻的传说很广。陈鸿《长恨歌传》叙述方士在海外仙山找到贵妃太真,太真说自己天宝十载(751年)七夕,独侍玄宗,“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并说:“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诗一开头就对这种传说加以揶揄嘲讽:海外更有九州只是徒闻传说,难以信凭,而帝妃二人今生的夫妻关系肯定是以悲剧了结了。颔联专写玄宗仓皇幸蜀途中的处境。夜宿马嵬驿空闻禁军巡更的木梆声,再不能像往日在宫中高枕安卧听候鸡人报晓。第五句紧接上四句点明六军驻马发生兵变,杨贵妃被逼令自尽。第六句再回溯天宝十载七夕帝妃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传说,此用逆挽法,极遒劲跳脱。他们当时还笑牛郎织女一年才得一次相见,结果自己反落得这种下场。最后,诗人责问道:为何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却不能保全己之所爱,反不如民间夫妻能相守到老呢?冷峻、尖锐的讽刺直指皇帝。说到底,帝妃之爱不得不屈从于残酷的宫廷斗争,玄宗的盟誓算不了什么。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引人作历史的反思和哲理的回味,余意无穷。郁达夫《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第一首云:“义山诗句最风流,五十华年锦瑟愁。解识汉家天子意,六军驻马笑牵牛。”郁达夫悟到了诗旨的深处。李商隐咏史诗洵当得“最风流”的佳誉。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