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
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
罗隐(833年-909年),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诗人、辞赋家。
罗隐出生于寒儒之家,少时苦学,聪慧能文,但科举之途坎坷,前后28年十举进士,终未登第。咸通十二年(871年)春,入湖南观察使于瑰幕,任衡阳主簿。后为淮、润诸镇从事,皆不得意。 广明(880)乱中罗隐北上受阻,遂隐居于池州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归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后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去世。
罗隐善文,尤精小品,多讽刺现实之作。 其讽刺艺术在文章中表现得更加鲜明。其工诗及古文辞,誉满天下,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著有《江东甲乙集》《谗书》《太平两同书》《淮海寓言》《广陵妖乱志》等,属道家思想,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之产物。 [24] 罗隐善于提炼口头语,使作品浅俗易懂。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自遣》)、“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蜂》)等,成为后人格言,影响及于宋理学家诗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