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妻

诗歌云 |
留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结发:指男女成年时。古代男子年20束发加冠,女子年15岁束发加笄,表结发。
2、嬿(yàn)婉:两情欢合。及:趁着。
3、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译作“远路”。往:去,上。
4、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jī),语尾助词。
5、参(shēn):星名,每天傍晚出现于西方。辰:星名,每天黎明前出现于东方。参辰:宿。
6、辞:辞别,分手。
7、行役:即役行,指奉命远行。
8、生别:即生离。滋:益。多。
9、爱:珍重。春华:青春。比喻少壮时期。
10、来归:即归来。
从成年时就结为夫妇,相亲相爱两不相疑。
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远征人心里老惦记着上路,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
天上星星全都看不到,走啊从此分别了。
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相见还没有期。
紧握手啊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努力珍重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
活着应该再回来,死去也应该永远互相怀念。
苏武年轻的时候是汉武帝的中郎将。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向大汉示好,放回曾经扣留的汉朝使节,于是汉武帝便派了苏武率使团出使匈奴,送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临行前夕,苏武辞别爱妻,依依不舍,伤感地写下了一首诗。
此诗为苏武出使匈奴时为离别妻子而作。开头四句从夫妻平时恩爱叙起,说明自结为夫妻之后,两相恩爱,从无猜疑,这样就为离别与相思,做了铺垫。三四两句,虽未明言离别,但从欢娱燕婉,仅有今夕的描写中,已透出夫妻即将分别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这短暂的时光就特别可贵,从惜时写惜别,虽未明言离别而离思已满。开头四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夫妻离别的凄苦。
“征衣怀往路”以下四句,叙述将要分别的景物。“征夫”乃作者自指,“往路”即去匈奴之路。此时作者王命在身,奉命使北,不得不割舍夫妻之情。也可能是王命急宣的缘故,诗人需要夙夜起身,故起观夜色,惟恐误了行程。仰观天际,看到参星与辰星皆已陨落,天色将曙,此时应踏上征途,别妻远行了。“行役在战场”以下四句,正面摧写夫妻离别。首句点明去路,“战场”指匈奴统治之地,自秦至汉,匈奴成了北地主要的边患,可以说是个古战场,所以李白《战城南》云:“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不过这次苏武使匈奴,并不是到这个古战场上去与匈奴打仗,而是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此处露出了伪托的马脚。既然去路是如此遥远,不管行役作战也好,出使也好,夫妻再相见是无有定期的,想到这里,夫妻之间惟有握手长叹,泪满衣襟,有不胜临歧之痛。
结尾四句,是临行前对妻子的劝勉安慰与叮咛。诗人劝妻子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忘记夫妻间平日的欢乐与燕婉。最后两句,表示自己的爱情生死不渝。只要活着一定回来与妻子团聚,如果死在战场,就怀着相思之情长眠地下。结尾的生归死思,正与开头的“恩爱两不疑”相映衬,相呼应,既沉痛,又悲壮。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年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誓死忠于汉朝。后获释回汉。死后,汉武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