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思乱纷纷不能停息,春游中我的泪水成倍成行,今天红花绿树下,我不觉又珍惜起这应该有所作为的青春年华。
这首诗的前两句点出现实的自己思绪纷乱,泪流成行,后两句则解释前两句流泪的原因,源于青春年华在庸庸碌碌中流逝,内心焦急愁苦令人神伤。
单看题目“春游”给人一种愉悦之感。但读到内容却发现作者反其道而行之,把本该高兴的事写成了悲伤之感,这就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语言朴素无华,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父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父亲唐朝官吏王福畤。 [23] 中国唐代文学家、 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年)随父南下,次年返,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有学者研究认为王勃并非溺水而亡。从王勃随父迁回内地作《游冀州韩家园序》《三月伤己祓禊序》,以及王承烈写于文明元年(684年)的祭奠王勃的祭文等推测,王勃应卒于文明元年,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