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词

诗歌云 |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①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
②横塘:三国时期吴国在建业(今南京市)秦淮河边修建的堤岸。此处借名泛指秦淮河。
③金缕:金贵的枝条。比喻杨柳自珍。亦有人认为此二字仅仅指金色的枝条。
④君:指花。此处明文指花,暗喻喻人。
⑤妖韶(sháo):妖娆美好。
⑥秦女:有学者认为此处泛指秦地之女。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秦女”“秦娥”一般专指春秋时秦穆公之女一弄玉。弄玉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后二人在城上奏乐,因乐声似风鸣,故招来凤凰,二人遂乘凤升天而去。
⑦颦(pín):皱眉,常用来形容愁态。
⑧愁红:指枯萎或即将枯萎之花,其状似女子含愁之态。此处借指诗中的女子。
⑨迢迢:喻指远逝。
百舌鸟诘问花花不说话,低头好像怨恨池塘雨。
蜜蜂争取花粉蝴蝶散香,不像垂杨柳珍惜枝缕。
希望留下长久妖娆美好,不随着春风依旧荡摇。
秦女皱眉面对朦胧月亮,残花含着露徒然曳挠。
晚唐社会,衰败之象日盛,统治阶级“补天”不暇,导致社会道德、礼教的规范作用大不如前,而作者也是一位经历坎坷的人,这造成了他的人生经历中常有放荡之举,接触歌妓舞女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机会比较多,开了“词为艳科”的先河,他的词专主妇女情事,形成了婉约精美的词风,这首作品即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
温庭筠长期浪迹市井,狭邪狂游,作了不少反映妇女生活和情爱感受的诗歌,《惜春词》是其中之一。
这首作品可以看做描写一位色衰妓女的心境,首二句“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采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含恨,与之亲近的鸟儿问它也不说话,而心有所恨的原因是秦淮河上雨,花落自凋零。其中的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
三四句“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比较有趣,初看似乎并无深意,不过是眼前所见的即景,和一二句连贯,但实际上如果理解了是描写什么人,那么这一句就大有深意:首先从字面上看,先是称赞妓女的“粉蕊”和“香”任君采撷,非常大方,然后讽刺良女自珍“金缕”,十分小气。从潜台词上看,作者并非要对良好的礼教品德进行讽刺,而是以此反衬妓女人生的坎坷、悲惨和无奈,这种以妓女之口传递出来的意思,一方面代表不同角度的不同人生价值态度,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妓女的这种观念不过是自我慰藉的“精神胜利法”。
接下来五六句“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同样语义双关,表面上写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却是自顾自怜,希望自己青春长久一些,否则年老色衰就会失宠,以后的生活将会如花摧落、凄凉无比。
最后二句“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的读解稍有异议,这主要是因为对其中“秦女”二字的看法不同,有学者认为“秦女”为秦地之女的泛指,这二句是写妓女皱着眉对月惆怅,自己的青春犹如枯萎的花朵渐渐凋零。但如果为泛指,就包括了良家妇女,与上几句妓女的自述语境并不十分贴切,所以也有人提出“秦女”当泛指秦准河的青楼女子,理由是当时的秦淮河是烟花之地的代指。 [2]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不过这里的春天既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春天,更是人生中美好事物的象征。温庭筠写这首《惜春词》不仅是为歌伎的青春不再而哀叹,更是劝慰世人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自已有限的生命。他对歌伎无奈的生活际遇有着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是在勉励自己——自己拥有自由的生命,更应该珍惜青春,在年轻的岁月里多做一些事情。“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更是他对自己的寄语:希望自己心中永远保持美好的一面,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丑恶的东西同化,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是这些。

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温庭筠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将近40岁时才开始应举,屡考不中,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隋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后被贬方城,于咸通七年(866)冬抑郁而死。